《我崇祯!绝不亡国》第十四章 大明社论 免费试读
这些天,朱由检什么也没做。他带着两个儒将参观新军,熟悉了红薯和玉米的妙用。
大家很欣赏土豆给民生带来的好处,以及阶梯井的防旱效果。
儒家将领不鲁莽,更关注民生。
经过几天的体验,他们不敢相信这都是皇帝的功劳。
朝臣没有皇帝在黄庄鬼混的意思,但是没有一个和国计民生有关系的。两人对前一年几近衰弱的皇帝有了新的认识。
到底是谁在造谣生事?结局不言而喻。卢象升和孙传庭很兴奋。明朝危在旦夕难道我没有君主吗?
“臣孙传庭,臣愿赴陕西,为陛下分忧。”
“我和你一起去。”
朱由检很高兴这两位儒家将领一起请战。
“艾青不必焦虑。在首都呆一段时间,四处看看。希望你到了那里,能肩负起为民请命的责任。”
“部长,我不会辜负您的重托。”
半个月养伤的两位将军,朱由检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到了心里。
这一天,他带着两个人去了一家商店。是几个小太监不想在里面忙。
“两个艾青来看过了。你怎么看这篇大明社论?”
朱由检为后人拿起一份报纸,它分为三个部分。
边境突发事件,百姓生活,朝廷讨论。
三节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大明朝的现状,从底层百姓到朝臣官员。
今天是大明社论的第一期。
民生,重点是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式,以及亩产量和后续的储存方式。
最后还有一个案例,揭露一个冤案。
边境突发事件,重点分析陕北土匪的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全面分析满族。
朝堂议事,甚为神奇,不仅包括嘉定伯府案,还有天津卫指挥与商贾勾结贩卖私盐案。
卢象升和孙传庭看了之后非常震惊。陛下不顾皇族颜面,主动揭露皇族恶行,为官员清廉树立了榜样。
如果人人都能像陛下一样,不枉法,不结党营私,何愁大明不中兴。
这两个人这次真的拿了,和皇上在一起,不敢不努力。
一个新奇事物的突然出现,必然会引起关注。
朱由检走后不久,从三三两两到蜂拥而至,几十平米的小店被挤得水泄不通。
朱由检卖报不赚钱,所以价格定得很低,让底层的人能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名声。
“你看,原来是有一天皇帝的亲戚在午门外砍头。”
“这些盐商什么都不是。”
“皇上没有包庇亲人,说明大明还有救。”
“我就是不知道,敢在法庭上透露政见?”
人家手里有社论,连不识字的都买了一本,准备回家让同街的读书人看。
不知道市场怎么样。第一期只印了两千册,不到半天就卖完了。
大太监李凤翔赶紧让人继续印,怀疑他是不是开了两个分店。
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李凤翔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太监。无论是为了陛下,还是为了人民,大明社评都应该做大做强。
大明社论的出现,给了那些被冤枉的人希望。
只有在大明的社论确认冤案成立的基础上,才会在民生版块刊登,直到平反。
仅此一条,让底层民众看到了希望,知道这是一个为他们发声的机构。
“岂有此理,什么时候皇室的面子这么不值钱了?”
周奎生气地把大明的社论整理在桌子上。
“父皇,你不跟你黄姐姐说说,让陛下管管你的人。”周武道。
“管个屁,你连自己这个皇帝的小舅子都管不了,还有功夫管我们的事。
上次我看,那些大臣砍了你表哥,这次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一点上,贾很不高兴。
和皇帝是亲戚,至少没人敢欺负你!
可现在,他侄子被杀,小皇帝连屁都不敢放。他完全受那些部长的支配。
恐怕嘉定博到现在才知道。朱由检看到他就恶心,不打扰他的话已经在烧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