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顺皇帝想征服世界》第五章 财政问题 免费试读
除了官员工资的财政支出过大,军费开支巨大也是财政赤字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有必要简要地解释一下为什么宗申王朝输掉了与大英帝国的战争。
事实上,仅仅因为我们很久没打仗了,陆军而海军缺乏作战经验,缺乏有经验的将领和指挥官,所以无法有效发挥陆军的全部战斗力。
陆战方面,从孝宗初年与公邦王朝在西南进行大规模战争开始,到顺英战争时,整个大顺帝国已经有近八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甚至没有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和内部平叛。
最大的军事行动是派出几千人去打土匪。
虽然陆军的军费从来没有少过,军训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让陆军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大顺陆军因为长时间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在陆战理念和武器装备上已经落后于战火纷飞的西方。
更何况相比陆军,海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堪入目。
没错,不是海军,是海军。
自从舜的水师在益州岛讨伐前朝残余势力以来,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没有打过一场海战了。
大水师的日常任务是查走私,打击沿海海盗。基本上都是以机动灵活的小型战舰为主,严重缺乏可以装备众多火炮的大中型战舰,根本不具备远海作战的能力。
顺营之战初期,陆军伤亡惨重,但多数时候能够击退英军的登陆部队。即使暂时失守,也可以在援军到来后,收复沿海失地。
但是海军不是英国舰队的敌人。
整个战争期间,海军只主动出击过一次,只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海战。
结果是惨败。海军用来撑场面的十多艘大中型战舰全部被击沉,数百艘小型战舰被毁。如果不是小型战舰在灵活性上有较大优势,那么一战大水师主力将全军覆没...
然而,取得的成功总比没有好。只有两艘英舰受重伤,十多艘受轻伤。没有一艘英国船只被击沉。
自从那次海战后,大顺的水师就不敢再战了。
因为大顺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仅靠小型战舰的数量是不可能打败拥有众多大中型战舰的英国舰队的。不如保存实力,加强海防。
这样,英国舰队就可以在沿海地区想打哪儿就打哪儿了。
大顺在彻底失去制海权后,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主动权。
战争中后期,英军可以在沿海任何适合登陆的地方登陆,而顺军则面临着重兵集中在第一处,而英军登陆又攻打第二处的尴尬局面。顺军援军到达第二处后,英军可能已经转向进攻第三处或第四处。
顺的军队,虽然苦苦挣扎,但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很难获得大的成功。
而且战争的主要范围是在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大顺的收税区。
对于经历过战争的地区,不仅会减少税收,还会救助难民,并在战后支出资金用于战后重建。
此外,战争导致对外贸易完全瘫痪,关税损失惨重。
这两增两减会加重大顺的财务负担。
此外,大量商品无法顺利出口,导致国内大量工厂主和手工业者破产,不仅造成了一些社会动荡,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顺帝国的民族资本。
这就是宗申皇帝最终被迫媾和的原因。
因为要想打败英军,就必须建造大量的大中型战舰。但是,在英国舰队在沿海地区畅通无阻的情况下,哪里能安全地建造大中型战舰呢?
且不说建造新战舰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顺政府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强大的舰队。而且即使有舰队,也极度缺乏海军人员。
百年海军绝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军舰没有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强行作战还是一个不好的词。
皇帝继位后,吸取顺应之战失利的教训,开始建立一支真正的海军,尤其是一支能在远海作战的舰队。这个时期的战舰虽然都是木头做的,但是成本还是很高。
陆军,主要介绍西方先进的军事思想和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
为了迅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高宗在前期举行了大量的海上陆军演习。
虽然演习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问题是演习要花钱!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皇帝在重整军备的十年间,将国库和皇室的银元全部花光。
幸好得到了回报。在英法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同时,皇帝迅速收复失地,成功为大英帝国报仇,顶住了英法联军的反击。
虽然战争没有持续太久,但重兵打造的海军舰队确实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让人吐血的是,这场战争没打几年就赢了。随着法兰西第二帝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装甲船,海军开始全面进入钢铁战舰时代。
可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的木质战舰都被淘汰了。
考虑到大顺与英法关系恶劣,皇帝只能给海军增加巨额军费,并极力引进装甲舰艇技术,于是被迫重建新的装甲舰队。
否则一旦英法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就会派出庞大的装甲车队卷土重来!
一方面陆军的常备兵力高达百万,另一方面庞大的装甲车队需要从零开始建设和维护。于是,财政收支平衡被海军和陆军这两个吞金巨兽彻底打破。